一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5 23:49:00
一年级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教学反思1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却不清楚。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我首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建立 11--20各数的表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一年级教学反思2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直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像小猴子那样,要一心一意才行。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同时又出现很多图片让学生练习说一说“又~又~”的短语;围绕小猴子所做,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教学的实效性。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一张课文内容的表格,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执笔完成相关内容,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对学生的评价与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设计表格的这一环节在课堂生成上对于本班学生来说稍有难度,说明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这也暴露了我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今后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一年级教学反思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授算理知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是导入较为恰当,通过学生喜爱的《西游记》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是设计思路较清晰。三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一是对教材的重难点讲解的不够细致,红点问题没有突出,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二是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连带性较差;

三是学生课堂参与较少,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讲的太多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发挥,对学生的心理动向把握不准;

四是语言组织不够恰当,较为繁琐,没有做到干脆利索,相关的数学用语较为匮乏。

五是课堂中不必要的问题太多,太繁琐,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是游戏环节不够成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摆小棒的过程太过于程序化,学生兴趣不高,没有深化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七是教学中对学生表扬、鼓励的较少,该表扬的时候没有表扬,该抓典型的时候没有抓典型,比如在课堂中学生能从身边提出非常棒的数学问题,这时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和表扬,给别的同学树立榜样,但是错过了机会,没有给予相应的表扬;

八是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休息的时间,学生在后半节课表现较为沉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对数学教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不准,整堂课不足之处较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主动权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中,怕课堂乱,怕学生提出不好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觉得应多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事例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将他们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让他们加深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我想会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这节课对我的感触非常深,以后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小张,加油吧!我对自己说。

一年级教学反思4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在期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学生要学习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如ü在j q x后面要省去两点,这个拼写规则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老大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小ü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这不,今天就他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啊,他越想越伤心,哭得眼泪吧嗒吧嗒地直掉(师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正好jqx走过他家,听见哭声就去敲门,jqx知道原因后对小ü说,你别哭,把眼泪擦干净了我们就陪你一起玩。小ü听了,连忙把眼泪擦掉(师擦去两点),然后和jqx手拉手(板书:ju qu xu)一起玩。(教读ju qu xu)再用顺口溜“小ü碰到jqx,擦干眼泪再拉手”。再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的时候,我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他们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剩下小ü一个人站在公园门口,它又伤心得哭起来,看看,眼泪又流出来了(同样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 ……此处隐藏9134个字……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你这时去讲,往往是讲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而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因此,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

二、启发思维,突出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

讲评的起点应使大多数同学受益,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得到正确或巧妙解法的,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他们谈谈怎么产生错误思维的,这样有利于其他学生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认识上比较模糊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三、突出针对性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因此,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评讲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讲评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五、以点带面,体现综合性,突出延伸性

同一张试卷的题目有许多可能涉及的知识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识的同一个方面,这样的题目如果教师就题论题,孤立讲解,不仅费时,而且低效。因此,在评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合贯通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对于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教师应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1)对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

讲评时,应启发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在达到共同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除了指出常规的解题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解题技巧给予指导,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数学题,达到优化思维方法的目的。

(2)对试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

讲评时,可通过改变或添加试题的条件或结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即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同类题型的理解,形成规律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对试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

在分析完某一道试题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就同一个知识点提出更深入一步或更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了本题知识的同时再拓展和提高一步,也可以从一个领域的问题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拓宽延伸,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突出巩固性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订正后的试卷不能一扔了之,也不能由学生保管,教师应把订正后的试卷收齐,仔细检查,并妥善管,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了解学生订正情况,而且每次的试卷还不会遗失,待到复习时,教师再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重做红笔订正的题目。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避免了机械重复,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一年级教学反思15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一样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我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我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

《一年级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