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说课稿

时间:2024-07-15 23:37:50
《雾凇》说课稿9篇

《雾凇》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雾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雾凇》说课稿1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作者对松花江畔的雾凇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观,以饱蘸赞之情之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如诗如幻的语言,如银似雪的图景,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课文充满了美育的、人文的因素,这正是苏教版的特色啊!纵观全文内容,共三个自然段和两幅插图,按“雾凇奇景→成因探索→赞美奇观”在个部分构成篇章。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两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人言诗句绘景抒情,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语言形象、生动、有诗韵,采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写出了雾凇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赏读品味的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适宜多媒体课件的介入。本课时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借助媒体的渲染,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雾凇的景色美,从而使学生们得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美好情感的释放。

本册教材从苏教版全套教材“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练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宗旨出发,突出了三个方面的训练重点,即:打好基础,培养习惯;注重人文,渗透德育;注重积累,突出读写。本课是这一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起着综合训练,形成定势,带入下一册的桥梁作用。因此,上好这一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赏读课文三个自然段,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课后的的第4、5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了解雾凇的成因,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媒体的渲染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瑰丽奇异景象。

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的能力,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听说能力。

⒊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热爱祖国自然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感受雾凇的特点和奇特景象以及成因,体会用语言的生动形象和优美。

五、教学难点

对雾凇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㈠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吉林雾凇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了把学生导入吉林雾凇的神奇美丽中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以学生的积累训练导入课文,抓信一个“奇观”,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吉林雾凇的好奇心。

配乐播放四大自然奇观的精美图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雾凇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赏读过程中的雾凇风光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松花江雾凇之中,对雾凇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雾凇的赞美之情。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这样,以朗读感悟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渲染朗读气氛为辅助线,创设了一种唯美的课堂情景。

㈡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探索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采用指导读第1自然段——师生共读第2自然——独立自学习第3自然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划;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自主自得地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㈢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吉林雾凇,感受雾凇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读、背、想象、质疑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用上“神秘、轻轻地、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描述雾凇,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按要求找、划出描写雾凇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导入:

1、师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2媒体揭示“四大奇观”。

同学们,吉林雾凇是充满神秘的,吉林雾凇是令人心醉的。 ……此处隐藏11535个字……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色泽、姿态美。

这两个自然段直接从“色泽”和“姿态”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在教学时,让学生说说雾凇美在哪里?结合文中的词句谈感受,通过找词找句,品词品句,读词读句的方式,学生感受到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十里长堤”等关键词读好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雾凇颜色、光泽的美。

再通过一组雾凇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雾凇奇景,激发学生对雾凇姿态无限的想象,在七嘴八舌的交流中感受“千姿百态”和“琼枝玉树”这两个美词背后的画面和情感,再把这种情感融会到赞叹的朗读指导中,对雾凇的“姿态多”这一节的美读换了一种引导的方式,学生也读得兴致昂然。

在学生的情感激起第一次高潮的时候再引领学生尽情地诵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当堂背诵的方式也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采用的,让课堂上背诵得热气腾腾,感觉很是不错。②学生比较激动地赏读了雾凇的色泽美,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就要学生沉下心来,静思默想,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雾凇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围绕句子,提出疑问:“饱和的水汽”说明水汽怎样?“过于饱和的水汽”呢?“遇冷凝结”中的“冷”是一般的冷吗?学生交流中激起了对探究雾凇形成的兴趣。然后我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哪来的呢?从文章的哪些字里行间能感受这水汽的确是过于饱和的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第二自然段,读读圈圈画画,课堂安静了,学生思考才会静得下心。

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由学生先谈自己的感觉,再去读文,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最初、逐渐、最后”、“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雾凇遇冷凝结的神奇变化过程,由词带句读,句带段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形成的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

最后整体朗读回顾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凇的过程,到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难点的引导过程。由于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亲历解“奇”过程,学生不仅很快弄清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解决了课文难点,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明白语言简洁、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又感受到了朗读带来的乐趣。

3、争当小导游,巩固所学知识。

争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色,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三个方面,并注意与“游客”的交流。

4、课外作业:小练笔:

已值冬季,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及融化的过程,仿照本课作一次小练笔。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维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板书设计:

景象美 十里长堤银光闪

温水布雾

雾凇 成因奇 雾笼万树

层层包裹

诱人赞 春风梨花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得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视学情现场生成,总之,我将以学生为本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好本课的教学活动。

《雾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雾凇》说课稿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