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分类说课稿

时间:2024-07-15 23:38:07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分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1

1、说教学目标

根据“花的结构和类型”这一节在本书中、本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通过本章的教学,首先要掌握花的基本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位是花蕊;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德。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2、说教学内容

“花”这个器官在植物的分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被子植物的分类单位中,“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而每科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花和果实上。因此“花的结构和类型”不仅是第六章第三节的关键性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讲清楚花的结构,学生对后面学习“传粉和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在第十九章讲“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第二十章“植物的遗传和变异”与花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就是第二十二章中讲“植物的主要类群”时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花是生殖器官之一,与繁殖后代有关,花之所以属于生殖器官,是在于它具有进行生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即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的传粉与受精就在这里完成,花的其他部分都是对花起保护作用或其它辅助作用的。因此,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雌蕊和雄蕊的组成和作用,讲课时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即雌蕊和雄蕊,防止学生把花被——特别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学生一提到花,就联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没有美丽花被的花,就不是花。这一节内容中有许多学生比较陌生的名词,如花托,花柄、花萼、花药、子房等。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花的结构,认准各结构名称,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本安排了一个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桃花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分,以求获得感性认识。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在于有条不紊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实验,在实验中,学生真正理解花的主要部分,至于有些植物的花,为什么能够吸引昆虫,为什么具有芳香的气味,学生也是感兴趣的,但根据《标准》要求,制作简单介绍。

3、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书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直观性强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积极使用电教手段,我是这样选用教学方法的:(1)、讲授与投影演示结合;(2)、观察与实验结合;(3)、讨论与综合归纳相结合。因为本节教材内容不算太多,课堂内容不是很大,整节内容就是围绕花的结构和分类来讲述,我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让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实验。我首先采用第一种方法介绍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讲花的分类;然后使用第二种方法指导学生边观察实物边解剖边认识其结构和功能,并区分花的类型,在解剖的时候强调花蕊的结构。

4、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置悬念

首先复习与本节有关的内容,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组成,让后提问:花是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为什么呢?它是不是进行生殖、繁殖后代的作用呢?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习花的结构(引入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先放几张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花,同时强调各种植物的花形状各异,美丽芳香,五彩缤纷,装扮着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再向学生说明尽管这些花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可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却基本相似,进而导入新课,这是在黑板上板书:“花的结构”

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2分钟,我认为,这一环节对生物课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根据目前的状况,学生不可能利用课后时间预习生物课,然后放ppt——花的基本结构,教师对照投影片边介绍结构名称,边讲述功能,边板书花的基本机构和功能一览表,尤其注重介绍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和功能,突出强调“一朵花中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讲到种子,学生自然会想到繁殖后代!即与繁殖后代有关系。从而说明花是生殖器官,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接着介绍花的类型。可以结合ppt对学生说,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和桃花一样是完全花,各种花有属于各自不同的类型。同时板书:“花的分类”首先介绍向桃花一样的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称之为两性花,还有水稻花、月季花、郁金香等,同时板书:“两性花”,然后结合ppt介绍一朵花上只有一种花蕊的花称为单性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等,板书:“单性花”。最后介绍,有些花不能繁殖后代,花朵上没有花蕊,称为无性花,板书:“无性花”,举例:八仙花、向日葵的舌形花、马兰等。

三、巩固新课

1、利用图片或花的结构模型指定1—2名学生说出花的基本结构,主要部分和他们的功能,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部分及时指正!

2、观察与实验

每组指定一位小组长分发实验材料用具(花,小刀),再对照书本的实验步骤依次解剖,尤其是观察花蕊的结构。解剖子房观察里面的胚珠,并注意观察子房在花托的什么部位,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解剖,教师来回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讨论:为什么说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位?这时估计学生能很快回答出:因为一朵花中,只有花蕊与结出的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所以说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

3、随堂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改通常使用的口头小结,而是放放花的结构和分类的图片及文字解说,使学生深刻、牢固的掌握新课。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初一生物说课稿花的结构和分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2

一、说教材及学情

1.1教材解析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的第1、2节内容。第13章共有4节内容,本节在整个第四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学过的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的生物、空中的生物和土壤里的生物等内容,都为学习本节作了铺垫,本节内容也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同时本节为第3、4节学习作了适当的铺垫,为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

第1节内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物的俗名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生物俗名的不科学性,引起认知冲突,进而介绍生物的学名;第2节内容安排上是从超市分类摆放的商品引到生物的分类,进而引出科学的分类,再给自己熟悉的动植物的分类。两节内容都注重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的多样 ……此处隐藏7533个字……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

拖动的过程,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3、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这部分需要15分钟)

a、处理:介绍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然后提问:你能根据书87页的提示,将这些脊椎动物分成5大类么?哪5大类?分别有哪些动物?【呈现】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填写书87页表格,得出结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为什么?

(组织学生拖动鱼类图片,并讲出鱼类的主要特征。【呈现】)

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拖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图片,并讲出主要特征。【呈现】

b、优点:通过填写表格,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所了解。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6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学生现状及教材要求,做了两个大胆尝试,一是学生的客观现状:学生对七年级上册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不到位,遗忘率较高;二是本节知识要求,学生是尝试性地进行分类,避免又误入老师怕学生不懂,详讲细讲,结果学生吃不下,出现包办的现象,我大胆采用了分组活动的方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及我的课堂运作: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知识的基础位置:

1、在本章中的作用: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而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首先必须了解形形色色的生物,认识生物的主要类群,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

2、在《生物》中作用:本节知识将促进学生对一年半来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综合,是考察学生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的主要类群。

2、能力目标:

(1)分组竞赛式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的提高;

(2)课前三分钟猜一猜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3)生活式的质疑,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分组活动,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竞赛式分组活动,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求胜心;

(3)通过分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自觉保护的目标。

(三)、本节重点、难点:

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二、教学方法安排:

1、《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利用农村学校、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采集、收集常见植物,为课堂实践提供素材,也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CAI课件的运用,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针对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堂课我大胆采用学生分组竞赛活动的导学方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讨论的时间、空间,教师主要起引导、指导的作用。竞赛制的引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更好、更主动地学习。

3、设置了“课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了植物的分类,增加了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课堂延伸”的问题设置,为下节课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三、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为小组长提供了领导管理能力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基本现状,布置学生课前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目的地让学生试着找出书中出现的植物类群名称,尽可能以图表的方式体现,课前检查,并对小组长做适当的指导,如:书中有ABCDEF六类植物,而七册书中只出现五类名称,指导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如何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查找所需知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也考察了学生的协作能力、综合理解能力。

2、课前三分钟班长主持的猜一猜,学生参与程度高,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轻松带领学生进入新课。

3、设置“帮你想一想”,可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思考的思路,帮助其分析、解决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等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

四、教学主要程序:

1、学生的课前准备,包括本节知识的预习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复习归纳整理工作,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以班长主持的课前三分钟猜一猜导入,轻松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把本节课基本定位在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中。

3、通过P81的观察与思考,让分步活动完成P82的讨论,在活动中引入竞赛方法。第一步先完成第1题:帮书中的六种植物找到他们的家,配合CAI演示,帮学生直观完成。第二步完成第3、4、5题,为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我设置了“帮你想一想”,帮助引导学生建立思考的思路,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活动中,各小组把本组的答案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由左到右排列,中间用箭号连接贴在卡纸上,各组用展示的方式给出答案。把第2题调整到第三步,学生在了解了类群名称后,理解会较到位,完成的质量会较高。第6题则放在“课堂实践”后来总结得出。

4、“课堂实践”活动,让各组选派一名选手(小组长可协助),对他们带来的植物进行实际的分类,以比赛的方式进行。老师视具体时间情况,作适当的点评,若时间充裕,可较详细介绍分类的方法及回答学生的疑难,若时间不允许,可先简单、灵活从中寻找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植物的根、茎、叶、叶脉、果实、种子等(学生先总结,教师引导、补充)(即完成讨论题第6题),学生疑难可延伸到课后讨论。

5、CAI出示“课堂延伸”题目,让学生明确任务,促进学生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同时为下节课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